目录
1.问题调查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实验室危险源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实验室面积紧张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安全设施不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系统安全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系统安全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检查指标的框架体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检查指标分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 综合性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 通用性安全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 专业性安全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的应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设立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建立某某大学校级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4.3 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系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4.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5 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技术错误!未指定书签。
5.总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1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问题调查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着社会市场化的挑战,高校在高速扩招和成果需求的双重压力下,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其实已经被相对弱化了。由于科学研究的探索特性,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性远甚于一般企业。大量剧毒的“三致”(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甚至一些未知的新生物质等,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也已令人担,随着科学研究内容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安全管理已很难为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保护;实验室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更多的是从保护实验室设施的角度出发,缺少专业的健康安全教育。
1.1实验室危险源多
我校化学类实验室的面积占全校实验室总面积的75%以上,实验室内普遍使用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等,以及钢瓶,反应釜等压力容器。大量化学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强磁场、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潜在的危险源数量极多。
1.2实验室面积紧张
由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实验室内人员、设备和实验耗材数量激增,使许多实验室变得十分拥挤,公用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及物品间的安全距离无法保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实验室用房紧缺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掣肘。
1.3安全设施不足
由于学校资金紧张,安全投入不足,很多化学实验楼缺少有效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安全事故不能被及早发现和制止。此外,由于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内的防护用品和应急安全器材没有统一要求,有些防护用品和安全器材配备数量不足。
1.4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教学、科研工作往往被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安全工作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有些师生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 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的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隐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价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重要基础工作,是现代先进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内容之一,是实现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前提。
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评价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影响安全的所有因素,实验室安全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实现安全评价指标规范、统一的基础,科学性原则要求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计算方法和信息收集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2)系统性原则。安全评价指标要全面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必须依照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特性来组合,分解出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素,使评价指标层次分明、简洁、清晰地表达出的实验室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和安全管理状态。
(3)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不仅要定义清楚明确、数据采集和计算方便,还要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技术水平,只有坚持可操作性原则,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系统安全评价
3.1检查指标的框架体系
通过考察学习、交流、工作实践和多年的积累,梳理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形成了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的指标体系。从实际工作来说,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综合性指标、通用性安全指标、专业性安全指标3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几个大类,然后进行小类分类及具体的条款内容研究,并借鉴了实验室资质认定体系评审的记录表的方式,制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详见表1),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和自查,避免检查的盲目性、漏查等情况。
3.2 检查指标分类
3.2.1 综合性指标
综合性指标主要考虑软的管理方面,包括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安全教育3个大类,从校级、院级等不同层面提出系统、全面的规范性要求。其中“组织体系”包含了学校层面安全责任体系、院系层面安全责任体系、经费保障等3个小类,共计12条款;“规章制度”包含了校级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院系层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的执行等3个小类,共计14条款;“安全教育教
育”包括了培训计划、活动组织与实施、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宣传等4个小类,共计13条款。
3.2.2 通用性安全指标
通用性安全指标是指涉及实验室共性的、通用的安全内容,不管是文科类实验室,还是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都是适用的,包括实验室环境与管理、安全设施、水电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个人防护与其他5个大类。其中“实验室环境与管理”包含了场所、卫生与环境、学校相关场所、场所其他安全等4个小类,共计20条款;“安全设施”包含了应急设施、通风系统等2个小类,共计13条款;“水电安全”包含了用电基础安全、用水安全等2个小类,共计10条款;“仪器设备安全”包含了常规管理、冰箱管理、烘箱与电阻炉管理、明火电炉与电吹风管理等4个小类,共计29条款;“个人防护与其他”包含了正确选用防护用品、其他等2个小类,共计13条款。
3.2.3 专业性安全指标
不同学科的实验室除了共性的安全问题外,还涉及不同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安全问题。考虑到实验室的涉及面,专业性安全指标选择了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等3个大类,以指导高校在解决、做好实验室共性问题与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安全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其中“化学安全”包含了化学试剂存放、剧毒品管理、易制毒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实验气体管理、化学废弃物处置、其他化学安全等6个小类,共计57条款;“生物安全”包含了实验室与人员资质、设施与场所、操作与管理、生物实验废弃物处置等4个小类,共计27条款;“辐射安全”包含了实验室资质与人员要求、场所与设施、采购转让转移与运输、辐照装置与射线探伤仪和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放射性实验废物的处置、激光安全等6个小类,共计25条款。以上3个大指标共计提出了11个大类、40个小类、235条款,既有硬件建设方面的检查内容,又有软件管理方面的检查内容;既有学校层面宏观管理的检查内容,又有院系层面具体操作层面的检查内容;既有通用性的安全检查内容,又有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内容。每个条款都有明确、详细的检查要求,可操作性强,能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3.2.3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的应用
政府管理部门、高校、院系、实验室等各层面可结合实际情况,成立检查组(可以包含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借鉴“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督查和自查,并做好记录。本检查项目表设立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具体问题说明”4个栏目,用于检查的记录。对于不涉及检查项目内容的可在“不适用”栏内打“√”;对于完全符合的情况,可在“符合”栏内打“√”;对于完全不符合的,可在“不符合”栏内打“√”;对于实施了相关工作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可在“基本符合”栏内打“√”。其中,选择“不符合”栏、“基本符合”栏或检查时发现的其他需加以说明的情况,须在“具体问题说明”栏内进行简要的描述,并限期整改,推动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上升到新的水平。
依据表1中的评价指标和评分规则,对实验室各评价项目的危险程度进行逐项评分,最终汇总
出危险程度评分。危险程度共分为3级:符合(279--310分),基本符合(210--279分),不符合(210分以下)。
表1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见附件)
检查结果显示,某某大学设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但无校级机构。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安全评价报告指出,某某大学化工院虽然已制定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考试制度,但未按制度实施,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进入实验室前安全教育均未按规定开展,也未进行教师实验室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具有高挥发性的剧毒品及其他特殊化学品并未配备双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这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4.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针对已标红的0分项目,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整改。两个方面需立即建立实施相关制度:(1)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2)特殊实验药品储存柜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夜间双人实验制度等。
具体要求如下:
4.1 设立某某大学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职责
检查结果显示,某某大学设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但无校级机构。高校实验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管理。统一负责全校与实验室有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安全管理;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费的审批等等。学校有了专门的主管部门,各院、实验室设立专职的安全岗位。这样可使实验安全工作做到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一致,一管到底。从体制上解决实验安全工作管理机构的完善,为学校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某某大学校级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
制度是做好实验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验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就是使安全工作规范化。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常见的制度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剧毒品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规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三废”处理规定;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员审批办法等,有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对于具有高挥发性的剧毒品应存放在冰箱内,并配备双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
4.3 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系数
在新建、改建设实验室建设时,要优先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可借鉴 ISO 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对现有实验室应当在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感染等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以期早发现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4.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安全评价报告指出,某某大学化工院虽然已制定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考试制度,但未按制度实施,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进入实验室前安全教育均未按规定开展,也未进行教师实验室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应把安全培训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实验中的安全教育可以是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的。所谓全程化,指安全教育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谓全方位,指安全教育可在所有实验教学中进行;所谓多层次,则是指安全教育的实施应该是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绝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成为安全教育的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应成为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4.5 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技术
借鉴国外大学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外一流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MIT 及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和相应的专业人员。耶鲁大学的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危险性和限制性物品及其废管理,同位素购置与管理等规章和程序手册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模式,设置较为强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机构,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积极开展实验微型化研究,药品使用就低不就高,许多实验中,药品的纯度,浓度,用量不是越高、越多越好,因此,用普通品代替高纯度药品,探索用无毒药品试剂代替有毒药品试剂的实验方法,同时注意控制用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以防范,应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硬件的投入,也有软件的管理,
要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实验教学中对人、财、物及环境的伤害和破坏,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5.总结
本文建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借鉴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的思路,打破了开展“检查评估”一般都要“评分”的传统概念,对检查结果用具体的文字进行描述,具有实用、可操作的特点。尤其是依据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其不仅可以作为安全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学校或实验室对照自查、整改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可通过自查、督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和隐患,并积极整改,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社会在进步、高校在发展,我们仍需不断地研究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使得安全检查工作更趋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为维护高校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冰,周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87-189.
[2] 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3.
[3] 高惠玲,郭万喜,李晓林,等.建立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10)177-179.
[4] 林卫峰,张志强.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3)171-176.
[5] 刘桂艳,张喜刚.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3)51-55.
[6] 靳江红,赵寿堂,胡玢.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J]安全, 2003,24(4)44-45. [7] 徐炜.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16-17.
附件1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
1 1.1 组织体系 学校层面安全责任体系 设有“资产有校级实验室安与实验室管√ 全工作领导机构 2 0 理处”,无校级机构 实验室安全工作资产与实验领导机构由校长室管理处由或分管校长挂1.1.1 1.1.2 帅,相关职能部 门参与,设办公√ 2 1.5 分管基建(朱)副校长管理 室 需明确,设有有处级管理部门“资产与实1.1.3 管理实验室安全工作 处” √ 2 1.8 验室管理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室(3万学生规模以上),或有专职的实验无,建议配备1.1.4 室安全管理人员 (1-3万学生规模配2名以上,1万以下学生规模至少配1名) 有教师(含退休回聘)或学生组1.1.5 成的实验室安全 督查/协查队伍 学校与二级单位1.1.6 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1.2 成立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由党无党政领导1.2.1 政一把手挂帅, 研究所(实验室)负责人参加 √ 2 1 挂帅 院系层面安全责任体系 √ 2 2 √ 2 1.4 管理 需加强组织√ 2 0 1人 院系有专兼职实1.2.2 验室秘书或管理人员 建立研究所(实验)室层面的安全责任体系,所1.2.3 有房间(包括分布在主校区和其它校区)都需明确安全责任人 院系与下属单位或个人签订了实1.2.4 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1.3 每年有实验室安1.3.1 全常规经费预算 有专项经费或自筹经费投入实验1.3.2 室安全建设与管 理 2 2.1 2.1.1 有实验室技术安 规章制度 校级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2 1.5 √ 1 0.8 √ 1 0.8 经费保障 √ 2 2 √ 2 2 √ 2 2 全管理办法 有实验室安全责2.1.2 任追究制度 有实验室安全检2.1.3 查制度 有化学品、生物、辐射、电气、机2.1.4 械、排污、仪器 设备、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有应急预案(包括化学品、生物、2.1.5 辐射、电气、机 械等) 2.2 具有学科特色的2.2.1 实验室安全管理 制度 有安全检查与值2.2.2 班值日制度 有实验操作规程(含安全注意事2.2.3 项,特别是对于 危险性实验与操√ 2 1.5 √ 2 1.4 √ 2 1.5 院系层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作) 有仪器操作规程2.2.4 (含安全注意事 项) 有体现学科特色2.2.5 的应急预案 2.3 建立安全检查和2.3.1 值日台账,且记 录规范 将有操作指导性2.3.2 的制度、规程上 墙 对于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合适的方式通知被2.3.3 查实验室,如网 上公示、整改通知书等 检查出的问题得2.3.4 到及时的整改, 有记录 3 安全教育 √ 2 1.5 √ 2 1.5 √ 2 1.5 √ 2 0.5 √ 规章制度的执行 2 1.5 √ 2 1.5 3.1 有年度安全教育3.1.1 培训计划 有安全教育和培 教育培训计划 √ 2 1.5 有计划,无实3.1.2 训的记录,并存 档 3.2 开展了教职工安3.2.1 全教育与培训 开展了研究生安3.2.2 全教育与培训 开展了本科生安3.2.3 全教育与培训 开展了结合学科3.2.4 特点的应急演练 3.3 建立了实验室安3.3.1 全考试系统 每年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学习3.3.2 与考试,发放合 格证 组织对教师的考3.3.3 试,有记录 √ 1 0 √ 1 0 √ 1 0.75 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 √ 2 0 无实施 √ 2 0 无实施 √ 2 0 无实施 √ 2 0 无实施 活动组织与实施 √ 2 0 际实施 3.4 在本单位主页设立专门的板块开3.4.1 展安全宣传、报 道 设有安全教育宣传窗,或有宣传3.4.2 画、标语、提示 等 编印《实验室安3.4.3 全手册》并发放 到每一位师生 通过短信、网络等途径定期对师3.4.4 生进行安全方面 的温馨提醒 4 4.1 每个房间门口挂有安全信息牌,信息包括安全责4.1.1 任人、涉及危险 类别、防护措施和有效的应急联 √ √ √ √ 宣传 1 0.75 1 0.75 1 0.75 1 0.75 实验室环境与管理 场所 √ 2 0 系电话等,并及时更新 特殊实验室应张4.1.2 贴相应的安全警 示标识 实验室消防通道4.1.3 通畅 4.1.4 门上有可视窗 不安装额外的铁4.1.5 栏栅门(特殊情 况除外) 除一楼之外不安4.1.6 装防盗窗(特殊 情况除外) 公共场所、通道4.1.7 无堆放仪器、物 品现象 所有房间的钥匙有备用,存放在4.1.8 单位办公室或传 达室内,由专人管理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 √ 1 0.75 2 1.5 √ 1 0.75 4.2 实验区与学习区4.2.1 明确分开,布局 合理 实验室物品摆放4.2.2 有序,卫生状况 良好 不存在门开着而4.2.3 无人的现象 无废弃物品(如纸板箱、废电脑、4.2.4 破仪器、破家具 等) 4.3 学校有危险品仓 卫生与环境 √ 2 1.4 需严格执行 √ 2 1.5 √ 2 1 部分存在 √ 2 1.5 学校相关场所 无此项,视为4.3.1 库,符合相关规 定 学校有化学实验有专门的公4.3.2 废弃物中转站, 符合相关规定 学校有生化固废有专门的公4.3.3 中转站,符合相 关规定 4.4 场所其它安全 √ 2 1.5 司处理 √ 2 1.5 司处理 √ 2 1.5 基本符合 实验室内不放无4.4.1 关物品,如电动 车、自行车等 实验室内不烧煮4.4.2 食物、用餐 不在实验室内睡4.4.3 觉过夜 实验室内无吸烟4.4.4 现象 化学、生物类实验室不得使用可燃性蚊香。其他4.4.5 实验室如需使用,其底盘必须是金属的 5 5.1 配置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5.1.1 灭火器、消防栓、手动报警器等) 实验大楼有逃生无逃生线路5.1.2 线路指示图,并 安装了应急指示 √ 2 1 指示图 √ 2 2 安全设施 应急设施 √ 2 2 √ 2 2 √ 2 2 √ 2 2 √ 1 0.75 灯 灭火器配备数量合理,无灭火器5.1.3 过期现象,摆放 位置利于取用 重点部位有防盗和监控设施,包5.1.4 括剧毒品、病原 微生物和放射源存放点等。 化学和生物类实5.1.5 验室有应急喷淋 装置和洗眼装置 应急喷淋装置水管总阀处常开状5.1.6 态,喷头下方无 障碍物 有应急喷淋和洗5.1.7 眼装置的巡检记 录 楼层或实验室配5.1.8 备了急救药箱 5.2 √ 通风系统 2 1.5 √ 1 0.5 √ 1 0.75 √ 2 1.5 √ 2 1.5 √ 2 1.5 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系统;对于5.2.1 排放有毒有味废 气的实验室,有吸收过滤装置 通风系统运行正5.2.2 常 有通风设备进行5.2.3 风速测定等维 护、检修记录 5.2.4 换气扇使用正常 风机固定无松5.2.5 动、无异常噪声 6 6.1 无插头插座不匹6.1.1 配或私自改装的 现象 有部分学生无乱拉乱接电线6.1.2 现象 象 无电线老化、使6.1.3 用花线和木质配 电板的现象 √ 2 1.5 √ 2 1.2 乱接电路现√ 2 1.5 √ 水电安全 用电基础安全 1 0.75 √ 1 0.75 √ 1 0.75 √ 2 1.5 √ 2 1.5 无多个大功率仪6.1.4 器使用同一个接 线板的现象 无多个接线板串6.1.5 联、接线板直接 放在地面的现象 无电源插座未固6.1.6 定、插座插头破 损现象 大功率仪器(包6.1.7 括空调等)有专 用插座 6.2 下水道畅通,不6.2.1 存在水龙头、水 管破损现象 各类链接管无老化破损现象(特6.2.2 别是冷却冷凝系 统的橡胶管接口处) 无自来水龙头开6.2.3 着时人离开的现 象 √ 1 0.75 √ 1 0.75 √ 1 0.75 用水安全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7 7.1 有房间内化学品7.1.1 的动态台帐 有序分类存放,7.1.2 放置位置便于查 找取用 强酸与强碱、氧7.1.3 化剂与还原剂等 分开存放 固体与液体分开存放(如在同一7.1.4 试剂柜中,液体 需放置在下层) 化学品不存在叠7.1.5 放现象 腐蚀溶剂配有托7.1.6 盘类的二次泄漏 防护容器 化学试剂标签无7.1.7 脱落、模糊现象 存放点通风、隔7.1.8 热、安全 7.1.9 无存放大桶试剂 化学安全 化学试剂存放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 2 1.5 2 1.5 现象 无大量存放化学试剂现象(用量有部分大量较大的试剂存量 应控制在一周计划用量之内) 无试剂药品过期√ 现象 无试剂瓶、烧瓶等开口放置的现 象 对于易泄漏、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具有通风、吸 附功能的试剂柜内 7.2 剧毒品购买前须经公安部门审7.2.1 批,并凭证向具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 校保卫处负责校7.2.2 内审批,并保留 √ 2 1.5 √ 2 1.8 剧毒品管理 √ 2 1.8 √ 2 1.5 2 1.8 √ 2 1 存放现象 资料、建立清单 配备专门的保险柜并固定,实行双人双锁保管需建立双人(只有2名分别7.2.3 掌管了钥匙和密 码的保管人同时到场时才能开启保险柜) 对于具有高挥发性的剧毒品应存7.2.4 放在冰箱内,并 配备双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 执行双人收发、7.2.5 双人运输,有记 录 使用时有两人同时在场,且计量7.2.6 取用后立即放回 保险柜,有记录(双人签字) 7.2.7 有规范的剧毒品 √ 2 1.5 度 √ 2 0 需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 2 0 需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 2 0 需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 度 √ 2 0 双锁保管制处置方法,双人签字记录 残余、废弃的剧7.2.8 毒品或空瓶的处 置按规定进行 不得私自从外单7.2.9 位获取剧毒品 7.3 易制毒品购买前须经公安部门审7.3.1 批,,并凭证向具 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 易制毒品分类存放、专人保管,做好领取、使用、7.3.2 处置记录。其中 第一类易制毒品实行“五双”管理制度 易制爆品购买前须经公安部门审7.3.3 批,,或按照政府 管理的规定要求√ 2 1.5 √ 2 1.5 √ 2 1.5 √ 易制毒品等特殊药品管理 2 1.5 √ 2 1.5 采购,并向具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 易制爆品分类存放、专人保管,7.3.4 做好领取、使用、 处置记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购买前须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7.3.5 报批同意后向定 点供应商或者定点生产企业采购。 麻醉品和精神类药品储存于专门7.3.6 的保险柜中,有 规范的领取、使用、处置台账 7.4 有气体钢瓶台7.4.1 帐,钢瓶颜色和 字体清楚,有状√ 2 1.5 实验气体管理 √ 2 1.5 √ 2 1.5 √ 2 1.5 态标识牌 可燃性气体与氧7.4.2 气等助燃气体不 混放 涉及剧毒、易燃易爆气体的场7.4.3 所,配有通风设 施和监控报警装置等 危险气体钢瓶存7.4.4 放点通风、远离 热源 无气体钢瓶放在7.4.5 走廊、大厅等公 共场所的现象 气体钢瓶已正确7.4.6 固定 气体管路材质选7.4.7 择合适,无破损 或老化现象 气体连接管路连7.4.8 接正确,并时常 进行检漏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 2 1.5 有气体管路标识,对于存在多7.4.9 条气体管路的房 间张贴了详细的管路图 实验结束后,气体钢瓶总阀已关 闭 独立的气体钢瓶√ 室有专人管理 无废旧气体钢瓶,无大量气体 钢瓶堆放现象 7.5 与有资质的处理单位(企业)签7.5.1 约处置化学废弃物 配备了实验配备了实验废弃物分类容器,学7.5.2 校有统一的化学 实验废弃物标签 √ 2 1.5 统一的化学实验废弃物标签 废弃物分类容器,学校无√ 2 2 化学废弃物处置 √ 2 1.5 2 1.5 √ 2 1.5 √ 2 1.5 对化学废弃物进行了分类存放、包装(应避免易产生剧烈反映的7.5.3 物品混放),并 贴好标签,及时送学校中转站或收集点 无大量存放化学废弃物的现象,7.5.4 定时清运化学实 验废弃物 无实验废弃物和7.5.5 生活垃圾混放现 象 无向下水道倾倒7.5.6 废旧化学试剂等 现象 无实验室外堆放7.5.7 实验废弃物现象 对于产生有毒和7.5.8 异味废气的,有 气体吸收装置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 分类包装 部分未严格锐器废物已盛放7.5.9 在纸板箱等不易 被刺穿的容器中 7.6 配置试剂、合成产品等标签信息明确(包括名称、7.6.1 浓度、使用人、 日期等),学校有统一的标签 配置试剂、合成7.6.2 产品等不得无盖 放置 无使用饮料瓶存放试剂、样品的现象(如确需存7.6.3 放,必须撕去原 包装纸,贴上专用标签纸) 无在原标签纸未撕去的空试剂瓶7.6.4 中存放其它化学 品的现象(除非将原标签撕去、√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其它化学安全 √ 1 0.75 重新贴上专用标签纸) 用于浸泡玻璃器7.6.5 皿的酸缸、碱缸 等有盖子盖上 8 8.1 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按未涉及此项,规定在放射性核8.1.1 素种类和用量许 可范围内开展实验 放射性操作人员经过了专门培8.1.2 训,有《辐射安 全与防护培训学习合格证书》 未涉及此项,涉辐人员按时参8.1.3 加职业体检 √ 合 涉辐人员佩带个9.1.4 人剂量计,并按 √ 1 0.75 计为基本符未涉及此项,2 1.5 计为基本符√ 合 2 1.5 未涉及此项,计为基本符√ 合 2 1.5 计为基本符辐射安全 实验室资质与人员要求 √ 1 0.75 时进行剂量检测(3个月一次) 8.2 辐照设施设备具8.2.1 有能正常工作的 安全连锁装置 放射源储存库双门双控,并有安全报警系统(与8.2.2 公安部门110联 网)和视频监控系统 涉辐实验场所(放射性物质、X射线装置)有安8.2.3 全警示标识、警 戒线和剂量报警仪 涉辐实验场所配备各种辐射防护8.2.4 器材和表面污染 监测仪器设备 有专门存放放射8.2.5 性废弃物的容器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场所与设施 合 和暂存库 非密封性放射性8.2.6 实验室有衰减池 8.3 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和转8.3.1 让转移有学校及政府环保部门的审批备案材料 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的转移和运8.3.2 输有学校及公安部门的审批备案材料 放射源和放射性8.3.3 物质变更有及时登记台帐 8.4 辐照装置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8.4.1 操作规程、安保 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 √ 1 0.75 辐照装置、射线探伤仪和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 √ 1 1 √ 1 1 √ 1 1 √ 采购、转让转移与运输 1 0.75 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操作8.4.2 规程、安保方案 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 射线探伤仪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8.4.3 的操作规程、安 保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 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有符合8.4.4 国家相关规定的 操作规程,并遵照执行 8.5 报废含有放射源或可产生放射性的设备,需报学8.5.1 校管理部门同意,并按国家规定进行退役处置 √ 1 0.75 放射性实验废物的处置 √ 1 0.75 √ 1 0.75 √ 1 0.75 中、长半衰期核素固液废弃物有符合国家相关规8.5.2 定的处置方案或 回收协议,并有处置记录 短半衰期核素固液废弃物放置10个半衰期经8.5.3 检测达标后作为 普通废物处理,并有处置记录 8.6 有激光器的安全8.6.1 使用方法 功率较大的激光8.6.2 器有互锁装置 操作人员有穿戴8.6.3 防护眼镜等防护 用品 操作人员不带手8.6.4 表等能反光的物 品 8.6.5 激光照射方向不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 1 0.75 激光安全 √ 1 0.75 √ 1 0.75 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9 9.1 9.1.1 建立了设备台帐 高功率的设备与9.1.2 电路容量相匹配 仪器设备接地良9.1.3 好 仪器设备使用完9.1.4 后,及时关闭电 源 有仪器设备运9.1.5 行、维护的记录 对于高温、高压、高速运动、电磁辐射等特殊设备,有安全警示9.1.6 标识,并配备相 应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罩、防护栏等) 无电脑、空调、9.1.7 饮水机等随意开 √ 1 0.5 √ 1 0.8 √ 1 0.8 √ 1 0.8 √ 1 0.8 √ 1 0.8 仪器设备安全 常规管理 √ 2 1.5 机过夜现象 对于不能断电的特殊仪器设备,采取了必要的防9.1.8 护措施(如双路 供电、不间断电源等) 特种设备(锅炉、高压设备、吊车、行车等)需有资9.1.9 质单位出具的检 定证明,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 9.2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冰箱为防爆冰9.2.1 箱或经过防爆改 造的冰箱 冰箱内存放的物品必须标识明确9.2.2 (包括品名、使 用人、日期等),并经常清理 √ 1 0.8 √ 1 0.5 用冰箱 部分使用家冰箱管理 √ 1 0.8 √ 1 0.8 冰箱内储存试剂9.2.3 必须密封好 无冰箱超期服役现象(一般使用9.2.4 期限控制为10年) 不在冰箱周围堆9.2.5 放杂物,影响散 热 实验室冰箱中不9.2.6 放置食品 9.3 烘箱、电阻炉无超期服役现象9.3.1 (一般使用期限 控制为12年) 不使用有故障、9.3.2 破损的烘箱、电 阻炉 不在烘箱等加热设备内烘烤易燃9.3.3 易爆化学试剂、 塑料等易燃物品 √ 1 0.8 √ 1 0.8 √ 1 0.8 √ 烘箱与电阻炉管理 2 1.5 √ 1 0.8 √ 1 0.8 √ 2 1.5 不使用塑料筐盛放实验物品在烘9.3.4 箱等加热设备内 烘烤 烘箱、电阻炉等附近不存放气体9.3.5 钢瓶、易燃易爆 化学品 不在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周9.3.6 围堆放杂物,影 响散热 使用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时有部分离开9.3.7 有人值守(或 10-15分钟检查一次) 9.4 未经学校管理部9.4.1 门许可不使用明火电炉 有许可证使用明9.4.2 火电炉的,其使 用位置周围无易√ 2 1.5 √ 1 1 明火电炉与电吹风管理 √ 1 0.6 现象 √ 1 0.6 现象 有堆放杂物√ 1 0.8 √ 1 0.8 燃物品,并配备了灭火器、砂桶等灭火设施 不使用明火电炉9.4.3 加热易燃易爆溶 剂 明火电炉、电吹风、电热枪等用9.4.4 毕,及时拔除电 源插头 10 10.1 10.1.穿实验服或防护√ 1 服 按需要佩戴防护10.1.眼镜(如进行化√ 2 学实验、有危险 的机械操作等) 涉及化学和高温10.1.实验时,不得佩3 戴隐形眼镜 特殊场所按需佩10.1.戴了安全帽、防4 护帽,无长发飘 √ 1 0.8 镜 √ 1 0.7 佩戴隐形眼有部分学生 2 1.5 2 1.5 个人防护与其它 正确选用防护用品 √ 1 1.5 √ 2 1.5 散在外的现象 按需要佩戴防护手套(涉及不同的有害化学物10.1.质、病原微生物、√ 5 高温和低温等), 并正确选择不同种类和材质的手套 在特殊的实验室使用呼吸器或面10.1.罩(如有挥发性√ 6 毒物、溅射危险 等),并正确选择种类 10.2 危险性实验(如10.2.高温、高压、高√ 1 速运转等)时必 须有两人在场 实验时不能脱10.2.岗,通宵实验须2 两人在场 现象 √ 1 0.6 在单人行动通宵实验存 1 0.6 动现象 存在单人行其它 1 0.8 1 0.8 10.2.实验室内无穿拖√ 3 鞋、短裤等现象 1 0.8 非实验区(如非实验区(如电梯、办公室、休10.2.息室、会议室等)4 无穿戴实验服、实验手套等现象 穿戴实验服、实验手套等现象 操作机床等旋转10.2.设备时,不穿戴√ 5 长围巾、丝巾、 领带等 手机、银行卡等10.2.不带入高磁场实6 验室 10.2.有规范的实验记√ 7 录 合计 210以评分 279-310 210-279 下 310 215.95 18 150 30 310 215.95 1 0.8 普遍 √ 1 0 实验室现象将手机带入 1 0.8 √ 1 0.5 会议室等)有电梯、办公室、休息室、评价得分:215.95 评价结果:基本符合 执行情况简况: 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符合安全规定;安全教育及应急方面缺口较大,建议尽快落实有关方面完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