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欣赏经典的圆点画,感受圆点画的特点与风格。
2.尝试运用圆点装饰自己喜欢的画面,感受画面特有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奇妙的圆点画》PPT
2.纸盒、圆形装饰品(扣子、围棋、圆形贴纸等)、胶水、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圆点画的特点与风格 1.出示图片“南瓜”,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排列规律。
师:仔细观察,你觉得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跟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不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南瓜表面的圆点颜色一样,但有大有小,中间的圆点最大,往两侧慢慢变小。像这样有规律地排列,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2.出示图片“花”,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变化规律。
师:这幅画和刚才的画在颜色方面有什么不同?哪里不一样? 小结:这幅画中圆点的颜色主要是蓝色和绿色,他们是以渐变色的形式来进行装饰的,这样装饰出来的画面,色彩的搭配又有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教师示范,介绍材料,感受圆形装饰带来的乐趣。 1.教师示范,介绍材料。
师:今天森林乐园要召开舞会,我要邀请一位神秘的朋友来参加,他就藏在老师准备的凹凸纸里,老师要把他变出来了。沿着边开始慢慢往下撕,我的神秘朋友爬过小山,跨过小河,来到我的身边,我的神秘朋友是谁呢?转一转,再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谁?黄老师发现这里藏着一只小怪兽,这里是他的头,我给他贴上眼睛,接着我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在粘贴的时候小圆点喜欢紧紧地抱在一起,这样才会更漂亮,其余的地方也要用小圆点来填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邀请你们好朋友一起参加舞会呢?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凹凸纸,现在请你们从板凳地下拿出纸,开始邀请你们的好朋友吧。
师:大家都邀请了自己的神秘朋友,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
可以装饰衣服的材料:
圆形装饰品(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扣子、围棋、圆形贴纸等) 2.幼儿操作
你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的要装饰你们的神秘朋友了呢,现在就请大家慢慢的走到桌子边上,找一个位置开始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森林舞会开始了,我们的朋友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泡泡机也吹出了漂亮的泡泡,哇,每一个泡泡他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他们调皮的落在了小动物的身边。现在也让泡泡落在你们的神秘朋友身边吧。
三、作品展示及赏析
1.你们喜欢自己的作品吗,谁想把自己的神秘朋友介绍给大家? 2.你们除了喜欢自己的作品之外,还有哪一幅作品是你喜欢的?为什么?
3.刚才小朋友的作品都非常漂亮,老师都很喜欢,在这么多作品中老师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作品,他的颜色搭配非常好,让人眼前一亮;老师还喜欢这幅作品,他的材料贴得非常整齐,用的材料也很丰富。
四、总结提升
刚刚小朋友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点进行了创作,老师告诉你们,一些设计师也喜欢把圆点用到生活中进行装饰,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件衣服和这辆车上使用的圆点装饰,让他们看起来更加好看,这个南瓜呢,是一位日本的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代表作,她非常擅长运用圆点创作作品,原来我们小朋友的想法也和艺术家有相同的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一下圆点装饰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吧。
孩子们,欣赏了艺术家这么多的画作,了解了圆点装饰艺术,现在就让我们去邀请更多的朋友参加森林舞会吧。
《快乐的小鼹鼠》学情分析
《奇妙的圆点画》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艺术活动,为了让幼儿感受圆点画的特点和风格,《纲要》指出:“尊重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
足和成功。”在设计《奇妙的圆点画》时,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的。在活动过程中,利用情景化的过程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装饰自己的作品,感受画面特有的美感,并对生活中圆点装饰的运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活动从大班的认知特点出发,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探索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创作的欲望。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及细微描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及审美情趣。
《奇妙的圆点画》教材分析
《奇妙的圆点画》是一节大班艺术活动,圆形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基本图形之一,幼儿掌握事物的概念是由感性认识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发展到理性认识的,充分利用这个规律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而幼儿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活动从大班的认知特点和绘画水平出发,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让幼儿邀请好朋友参加舞会的情景导入,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探索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及创作的欲望。
实施策略
1、体验性策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美术是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首先要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观察中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丰富其生活经验,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再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再给予指导,增强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体验。
2、情境性策略:为艺术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活动贯穿于整个情景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大胆的创作,通过撕纸想象来邀请好朋友,接着以粘贴装饰的形式来给动物朋友设计服装,最后在欢快的舞会中泡泡机吹出了漂亮的泡泡,这些泡泡又调皮的落在了动物身边,这种于情景中作画的方式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一直都有浓厚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经典的圆点画,感受圆点画的特点与风格。
2.尝试运用圆点装饰自己喜欢的画面,感受画面特有的美感。 活动重点
通过撕纸想象、粘贴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圆点装饰艺术,并能大胆使用材料进行创设。
《奇妙的圆点画》课后反思
《奇妙的圆点画》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艺术活动,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能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根
据课程特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艺术活动兴趣比较浓厚,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并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撕纸的方式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在过程转一转看一看中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次,师幼互动良好,幼儿的积极性一直很高,能够根据情景化的内容大胆的动手操作,再次就是幼儿在讲解作品的时候能够抓住自己作品的主要特点进行讲述,活动的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了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代表作,让幼儿对圆点装饰艺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因为和艺术家有相似的想法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幼儿在装饰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粘贴、摆放,这一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