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省蚌埠二中11—1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来源:东饰资讯网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命题人:王从好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及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对当前“时尚史学”的几点思考(许海云)

“时尚史学”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具体表现为社会传媒高调推出由各方专家对历史的“大众解读与评说”,同时伴之以大量带有“戏说、恶搞”成分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

“时尚史学”缺乏历史的现实价值表达。众所周知,历史认识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实,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价值导向,因为只有真实的历史,才具备历史的现实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教化功用,这一点早已为史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所决定。历史研究的目的于此,历史知识普及的目的也在此,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空前一致的。然而,历史学所普遍奉行的这一金科玉律,在“时尚史学”中却遭到质疑,甚至有被扭曲之嫌。

“时尚史学”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时尚史学”对此所做的解释是,它所面对的社会群体是普通大众以及历史爱好者,它的目标在于历史知识的传播而非学术研究。“时尚史学”这一凝固的模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使之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方法。

正因为如此,“时尚史学”似乎总是支离破碎,其兴趣点基本上围绕着一些固定的“热点”话题展开,而这些话题又总是和社会精英、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因此,“时尚史学”所讲述的内容几乎只能集中在历史上有限的、可讲的某些“英雄人物”,品说他们的丰功伟业、生活逸事、社会趣闻,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活动却熟视无睹。这造成了“时尚史学”的某种局限和肤浅,而这种局限与肤浅注定其难以对历史有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注定无法取得本质性认识。

众所周知,历史研究与教育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在于占有充足的史料、科学的方法,上述两者构成了历史认知活动的基本要素。“时尚史学”既没有在史料上倾注功力,它只是简单地运用了一般性、常识化的历史资料;同样,“时尚史学”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创新,难成体系,治史者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描述,无法替代基本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缺乏史料与方法的历史研究与大众教育,无异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仅会制造大量谬误,而且也使其历史解释缺乏系统,这使“时尚史学”所体现的历史现实价值不能不受到扭曲。

鉴于其史料与方法的匮乏,导致“时尚史学”所关注的对象注定只能是历史个体,而非社会大众。“时尚史学”始终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其鼎立研讨的对象,因而表现出强烈的“精英史学”印记,而且治史者也只能采取叙事性的讲史方法,不仅形式单一,而且立论薄弱。因此,“时尚史学”的治史观念简单而且粗糙,其历史意识陈旧而且落后。在“时尚史学”的论述中,历史不再是一种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现象、社会思想以及逻辑规律的混合体,而成为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历史故事。为了能表达这种温馨的历史故事,治史者们往往过分追求历史表达的方式,它所运用的历史语言虽然层峰迭起、波澜壮阔,但是许多定语却经不起推敲,缺乏科学的严谨性。此举严重削弱了“时尚史学”对历史的解释深度,使其历史结论流于平庸化、世俗化,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高度。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1页共9页

1、下列对“时尚史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社会传媒高调推出由各方专家对历史进行“大众解读与评说”的新现象。

B. “时尚史学”作为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以大量带有戏说、恶搞成为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背景和依托。

C. “时尚史学”由于其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和历史爱好者,所以似乎总是支离破碎,兴趣点基本上围绕着一些固定的“热点”话题展开。

D.“时尚史学”质疑甚至扭曲历史学所普通奉行的历史现实价值的表达,追求层峰迭起、波澜壮阔的历史语言的表达方式。

2、下列不能证明“时尚史学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对自己的目标和所面对的对象的认定,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因而无法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方法。

B. “时尚史学”不认为历史认识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实,不认为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价值导向。

C. “时尚史学”所讲述的内容总是和社会精英、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却熟视无睹。

D. “时尚史学”充满了一个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历史故事,却消释了在丰富的历史现象中所蕴涵的社会思想、逻辑规律。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的历史语言经不起推敲,说明其缺乏严谨的治史态度,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严重不足。

B. “时尚史学”对历史的解释流于平庸化与世俗化,是它在寻求历史现实价值的表达中太过功利化的表现。

C.因为“时尚史学”所关注的对象只是历史个体,所以就注定了它无法占有充足的史料和科学的方法。

D.社会传媒的“高调推出”客观上加速了“时尚史学”的平庸化、世俗化,消弱了历史的社会教化功用。

二、(3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2页共9页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

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质:做人质 .

B.歇当死,愿赐死 当:应当 .C.出身以徇其主 徇:献身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 咎:责备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秦不如归其太子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B.①应侯以闻秦王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①秦因遣黄歇 ②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6、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 在太子易服为使者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常常称自己生病不见秦使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封给春申君江东,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削弱对方力量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见 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梅 花 【明】宸濠翠妃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3页共9页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8、两首诗都吟咏梅花,但描摹的手法、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两首诗都写了梅花的芳香,你认为目的是否一样?请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八小题,每题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6)__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8)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 三、阅读散文,完成11—14题(22分):

也是水湄(张晓风)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披肩把自己裹住。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4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么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潺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的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为利,那也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有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如果照古文字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这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11、文中,“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2、本文中间有一部分插叙,起自“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止于“兀自怔怔地发呆”,该部分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13、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也是水湄”? (6分)

答:

14、本文以真切饱满的笔触,精彩纷呈的想象,来表达对生活精神的解读。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展现一条对生命思考终至通悟的心路历程的。 ( 8分 ) 答:

第 II 卷(表达题 共8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暖昧 刹那(chà) 百废待新 胼手胝足(zhī) B.涣散 沉湎 (miǎn) 一筹莫展 罄竹难书(qìng) C.晌午 熟稔 (rěn) 默守成规 滥竽充数(yǘ)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D.幅射 玫瑰 (guì) 金榜提名 殚精竭虑(dàn)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件事,他期期艾艾的不知所云,完全没有平时口若悬河的模样。 ....

B.离开学校以后,他整年的不学无术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 ....C.他为人胸无城府,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

D.从2000年起,他先后偷盗十余起,但情节较轻罪不容诛。 ....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芜湖开展,向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展示了安徽经济的腾飞,是2010年安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B.日方扣留我中方船长的错误举措,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发表声明表示严正抗议和极大的愤慨。

C.世博园经过近半年的开馆运营,大约将于10月底左右闭馆,但仍会保留一部分场馆,其中包括中国国家馆。

D.抗灾抢险期间,这个市的200辆消防车、救护车都处于紧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发,投入到战斗中。

18、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6分)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和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一句话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世界卫生组织11月25日在马尼拉发表声明,呼吁人们关爱艾滋病人,并警告说亚洲人对艾滋病缺乏了解、恐惧以及难以接受等态度可能会形成有助于艾滋病传播的环境。

声明说,由于人们对艾滋病人持有错误态度,有些艾滋病人拒绝承认患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许多有过危险行为的人也不愿接受检查,从而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主任尾身茂说,艾滋病对公众健康揭示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仅用药物来治疗。最令艾滋病人痛苦的是人们对艾滋病人的偏见和歧视。

从上述新闻中可以看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为名人画像,从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6分)

例: 契诃夫

讽刺,是你身上的血液 如针灸刺向疾病 轻轻一捻

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自羞无比

要求:要与例子的格式,句式一致(待选名人:鲁迅,巴尔扎克,莎士比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碾压,18名路人无一出手相助的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何不敢施救”这个话题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一段被署名为“北大副校长”的段子迅速走红:“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其后更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6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1年10月21日下午,北大校长周其凤在南开中学功能讲坛中表示:根据最近几年的一些权威排名,北大都在全世界的前50名左右,北大培养的学生没有书呆子,在北大学生们除了学习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北大的学生也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

道德需要反思,善行却更应该去追忆。而要真正拯救道德、回归人心良善,还需要每一人都承担起社会、家庭等方面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要求:自选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原文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此”中的“此”指“时尚史学”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这才是“时尚史学”似乎总是支离破碎的原因。

2、B 解析:B只能证明“时尚史学”缺乏历史的现实价值的表达,属于答非所问。 3、C 解析:由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可知,C颠倒了因果关系。 4、B 当:判罪

5、C A项“其”①为代词,代秦 ②为代词,那个;B项“以”①为介词,把 ②为连词,

来;D项“之”①为结构助词,的 ②为助词,主谓间取独;C项均为副词,于是

6、D A项并没有里应外和,而且也没有一起返回;B项是称太子病了;C项并不是在太子登

基的时候。

7、 (6分) ①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

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

(4分) ②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8.第一首是下面描摹梅花的环境、风姿、芳香,最后借梅言志,倾诉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展的情怀,流露出了欲争春而不得的悲凉之情。第二首是侧面描写,通过捅破纸窗、引透寒香,隔纸看梅,蝼蚁拖花,写出了可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4分) 9、第一首写梅花的芳香的目的是写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以此来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及才华。第二首写梅花的芳香是表现梅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4分) 10、答案略

11、座椅变成小舟,走廊就是水湄(1分)。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借助静态的叙述(1分),展现了独处高楼、思绪翩翩的意境美(1分),表现了作者顿悟超脱后的喜悦和对水湄的钟爱(1分)。 (4分)

12、该部分回忆四月的夜晚(1分),揭示作者“颇不宁静”的心路历程(1分),为后文“情静而思”“心安而悟”的变化作铺垫并与之形成对比(1分)。(4分) 13、“也”表示“同样”。“水湄”指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1分),“也是水湄”指今夜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走廊(1分)。水湄朦胧、柔美、富有画意,而走廊如水湄(1分),虚实相生,激发诗情和想象,引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顿悟(1分)。片言居要,统领全文(1分)。(6分)

14、作者先是为春天不负责任草草收场而懊恼,表现出一种深深的伤春惜春之情,并为青春韶华在接踵而至的杂务中消磨殆尽而不甘,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悲情。然后作者在联想中情绪不断调剂运转,在庸俗中听出了如此深情的牵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将悲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情幻化成一幅美丽的剪影,心灵也得到了安顿,哪怕是独处廊中的生活,也如系舟水湄般美好而富有诗意。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天地相和谐,豁达和喜悦因顿悟油然而生。(颇不宁静-----情静而思------心安而悟)(8分)

15、B A、暧昧,百废待兴; C、墨守成规; D、辐射,金榜题名,殚(dān) 16、C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易误用为吞吞吐吐。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用整年整日等词修饰。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17、D A、中秋晚会在芜湖举办; B、杂糅,句首加“对于”; C、“大约”与“左右”重复 18、(5分)

①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②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③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和这个意见 19、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20、答案:

莎士比亚

忠诚,是你胸前的勋章 如火把照亮黑夜 光芒万丈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审标准

[参考译文]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8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的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约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疏远了。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