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讲授新课: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情境组合P9
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
生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生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可能既是经济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这就既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
生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为什么有些内容难以归类呢,这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分析)文化是人的活动,而人首先要吃饭穿衣,那么生产和消费食物衣服属于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哪一种活动?(经济)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与经济哪一个是基础?(经济)还有各种文化活动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这些设备和条件只能由经济来提供。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
同时一个社会的文化由政治决定,比如中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并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过渡)师: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同时对经济、政治以能动的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师:一位哲学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提倡“克己复礼”,所以一说起中国,就让人联系上礼仪之邦。我们知道:中国在亚洲的外交方针就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而西方国家的发展则是深受文艺复兴运动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影响,使他们在发展中崇尚民主、法治。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缠足,俗称“裹小脚”,北宋年间在民间流传,当时人们以小脚为美,并且越小越美,五寸称“铁莲”,四寸称“银莲”,三寸才可称“金莲”。那时的女性,为了“小脚一双\",“泪水流了一缸”。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这种落后的审美文化,摧残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女性行走苦难,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更不用说下地劳作了,这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伴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自然美”.正象农夫山泉迎合大众口味打出的广告词:“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崇尚自然美”这种先进的审美文化,才有了近代女子的“放足”运动,才有了现代妇女的解放,才有了现在的“女子撑起半边天”推动着社会的持续发展。
从总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试一试:请你用图示表明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小组合作完成)
经济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基||集 决定
础||中 ————--—— 文化
、||表 ——-——--—
决||现 反作用
定||
↓|
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显著特点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具体表现在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2)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注: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中国达人秀》宣传总监陆伟不无自豪地说:“达人秀是我们最赚钱的节目。”
如果说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核心和基础,文化则被称作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整体上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已经并将继续部分地向硬实力转化。其突出表现就是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直接推动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传媒业、旅游业、收藏拍卖、图书音像出版等)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在现代国家的政治建设和公民的政治生活中,以民主和法制观念为标志的公民政治文化素养越来越重要。(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列宁有句话:“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所以必须教会他们识字,不识字是很难参与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如果一个人连字都不认识,很难想像他怎么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2)在当代国际社会的国家关系中,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以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已日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
文化霸权主义这个词一看就知道是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它的意思是这样的: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美国的媒体是全球最强大的,借助媒体推广它的文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故而我们应该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而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参与文化竞争的紧迫要求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从文化竞争力的主要表现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政治生活》指出,我们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2)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从国际社会的总体格局上看,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虽然在经济上有着越来越快的发展,但文化却没有跟上。目前世界的文化市场,76.5%是被欧美国家所占有,我们整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占多少呢,只有19%,就在这19%中,日本就占掉了全球文化市场的10%,韩国占3.5%(韩流:),而我们亚洲还有印度这样的大国,它的宝莱坞也是很有名的。中国到底能占多少呢, 1%。
追问:我国作为文化资源大国同时又是文化产业弱国,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的严峻挑战?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我国的应对策略
(1)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课堂小结:
文化是解读人类的文本,是人类的DNA。
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性,是民族的尊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