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控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宋立强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A、 B、C三组各5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A组0.3 g/kg、B 组0.5 g/kg、C组1.0 g/kg,观察三组全麻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结果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三组的HR、MAP和SpO, 的值逐渐加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依次延长,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随着用药剂量加大,SAS评分逐步降低,其中A、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躁动率(40.0%)明显高于B (10.0%)、C组(4.0%)。结论剂量为0.5“g/kg的右美托咪定不能同时满足快速和安静复苏,但综合来看,其在快 速或安静复苏之间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可以考虑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参考剂量。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全麻;苏醒期;躁动 躁动是全麻手术苏醒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右美托咪定 C组为1.0 g/kg。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麻醉剂,肌注阿 托品0.5mg和新斯的明1.0mg,患者清醒后拔管送麻醉 恢复室观察。 作为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改善手术苏醒 期躁动。为了提高右美托咪定的用药合理性,我们对全麻 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观察其对改善躁动的影 响,现报道如下: 1.3观察指标①给药前5分钟至拔管后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和SpO,的波动范围。②呼吸恢复时 间、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焦虑自评量表(SAS)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 3年 评分及躁动发生率。SAS评分标准【2]:1分:不能唤醒;2 分:非常镇静,有自主运动,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对躯 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对刺激无或仅有轻 微反应;3分:镇静,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嗜睡;4 分:安静合作,服从指令,容易唤醒;5分:躁动,经言 语提示劝阻可安静,6分:非常躁动,需反复语言提示劝 阻或保护性束缚;7分:危险躁动,试图攻击医护人员,翻 越床栏,拔除各种导管,在床上辗转挣扎。SAS评分≥5 分者即为躁动。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 2月收治的150例全麻手术患者,入选标准 1:按美国麻醉 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Ⅱ级,无呼吸、循环、神经系 统疾病,无精神疾病,无相关的手术和麻醉禁忌。150例均符 合上述标准,其中男84例,女66例;年龄(47.3±11.1) 岁;体重指数(22.1土2.3)kg/m 。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5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三组术前禁食8小时,人手术室前建立静脉 通路,人室后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护。麻醉诱导药物:依 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4 (g,咪达唑仑0.OSmg/kg,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肌肉松弛满意后行气管插 管,压力控制通气,氧流量2L/min,潮气量8~10ml/kg, 通气频率12次/分,吸呼比1: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 的增加,三组的HR、MAP和SpO,有逐渐增加趋势,但 (PETCO,)维持在4.67-6.00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 ≥98%。吸入2%~3%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O 分钟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加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 5 分钟,其中A组剂量为0.3 gtg/kg,B组为0.5 g/kg, 作者单位:315104宁波明州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宋立强,Email:songtingzhen@163.tom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有逐渐延长趋势,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AS评分逐渐降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三组躁动率比较三组躁动率以A组为最高,C组 2O14年12月第21卷第24期 注:1为A组与B组比较,2为B组与C组比较,3为A组与C组比较 最低。A组为40.0%(20/50),B组为10.0%(5/50), 短于C组,提示0.3 g/kg的剂量有助于快速复苏,但可 能镇静不足;C组的SAS评分也显著低于A组,躁动率 也显著低于A组,提示1.0 g/kg的剂量对于预防躁动更 C组为4.0%(2/50)。三组躁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5.20,P<0.01),但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X 1.3 8,P>0.05)。 3讨论 有效,但镇静过度也可能引发其他的风险。对于全麻手术 患者来说,快速、安静的复苏是其理想模式,但眭于镇静 干预的原理,很难同时满足快速和安静 本次B缍.恢复时 间和拔管时间,SAS评分和躁动率分别介于A组和C组 之间的水平,与这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认 为,0.5 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不能同时满足快速和安 静复苏,但综合来看,其在快速或安静复苏之间达到了一 个较好的平衡,可以考虑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参考剂量。 参考文献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指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的一 种行为和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其不仅会增加在麻醉恢复 室的滞留时间,而且还可能造成伤人或伤己、导管脱落等, 影响到术后安全。其发生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一般认 为与手术期间的麻醉方案、术后镇静不全及术后身心应激 反应等有关【31。临床一般采用镇静、镇痛药物加以预防和治 疗,如曲马朵、阿片类药物和氯诺昔康等。徐伟等 采用 0.5 g/kg的右美托咪定与2mg/kg的曲马朵预防全麻苏 醒期躁动,结果表明,0.5“g/kg的右美托咪定具有更好 的预防躁动效果,而且用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范围 相对更加稳定。 本研究所采用的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 ,肾上 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AR),起效迅速,半衰期短,药代 [1】冯娅妮,付珊珊,马虹.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 苏醒期的影Dl ̄[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00.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春: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3:532. [33]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厍罨IJ].临 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 [4】徐伟,夏瑞,毛庆军,等.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抑制【刚发管期 反应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0,31(19):2558. [5】刘贤琼,蒋民霞,彭莉芳,等.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 麻醉拔管期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1)11,51 (7):76. 动力学的可预测性更强,同时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具有 可唤醒性且不抑制自主呼吸【5]。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于脑 干蓝斑核内的0【,AR,发挥类似外周神经节阻滞剂的作用, 引发并维持自然非动眼睡lt ̄t61。此外,其还有一定的抗寒颤、 止涎和利尿等作用。李民等 的报道显示,右美托咪定在一 定范围内,其剂量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大致呈线性相关。本 文结果显示,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三组的HR、 [6】李彦文,欧阳文,汪赛赢,等.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 MAP和SpO,的值有逐渐增加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提示在0.3~1.0 g/kg的剂量范围内,患者 效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580. [7】李民,张利萍,吴新民.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 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23(6):466. 的血流动力学是可以大致预测的,即在这个范围内安全是 可控的。 (收稿:201 4-07—21) (发稿编辑:阳光) 从观察结果来看,A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