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 2月 第EDUCATION TEACHtNG FORUM 教育教学论坛 53期 Dec.2Ol 4 NO.53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合作机制与 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探索 李建英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 制度创新的亮点。目前,“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实证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各试点学校还都处在探 索实践"3中,-在项目试点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且出实效,在 项目推进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合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做好各方面预案及推进计划。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高职;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37—0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事业“十二 厅批准,于2013年正式实施。在项目申报与实施的过 五”规划》的重要部署。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 程中,两校就各种问题深入磋商和研究,使各项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教育 顺利开展。通过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开展调研、多方磋 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商以及对后续工作的深入研究,总结出高职与普通本 (2014--2020年)》。可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 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合作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现代职教 一、合作院校及合作专业的选择 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 合作院校最好是省内具有同类专业的学校,最好 重要改革,也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亮点。高职与普 有同类的行业背景。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淮安 通本科分段培养是现代职教体系试点中的一个类型,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同属于信息类高等院校,均以电 即“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 子信息类专业为优势专业,两校有许多类似的学科 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学习 (专业)。两校所合作的“电子信息工程”(专科专业:电 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 子信息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专科专业:软件技 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 术)具有很强的共通性,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同样的 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以江苏省为 学科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以及学生专业学 例,为积极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方案,加快 习的延续性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两所院校 推进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促 还有很多其他相类似的专业,为今后继续扩大合作专 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于 业范围提供了保障。通过两校的强强联合,深入合作, 规划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贯通,于2012年 有力保障了合作项目高质量的开展,不需要学校花费 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至2014年, 更多精力联系更多的学校开展合作。 共批准了三批试点项目,其中“3+2”高职与普通本科 二、制定项目合作的协调机制 分段培养项目为试点项目中的一个典型。由于“3+2” 既然是两校合作,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仅在部分省级以上示范、骨 沟通协调。在项目正式实施前,必须建立起科学可行 干院校开展了试点,尚未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试点成 的协调机制。例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起项目 果,各合作院校在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 运行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可成立 种各样需要协调的问题。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学校之 由两校分管领导、相关职能处室、院系负责人组成的 间也会不断的协商、借鉴经验,力求探索出最科学的 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项目运行中政策的 实践路径,以确保项目实践出实效。以淮安信息职业 制定与总体协调;成立以合作项目所涉及专业、核心 技术学院为例,在省教育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课程、公共基础课、教务工作、学生工作等负责人为主 的大力支持下,该校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度协商, 的校际教学工作联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对接、 签订了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协议,并经省教育 教学实施、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成立由合作专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课题)《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信大与淮信院合作项目为 例》(2013JsJGO74) 237- 教育教学论坛 Dec.201 4 第53期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N0.53 业分管院领导、院系负责人及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 提前做好满足核心课程教学的师资及数字化资源建 人等组成的专业工作小组或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人 设。 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制定及教材选用、进度安排、教 4.组织专业教师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 研教改等教学实施与管理相关工作。 革。课程负责人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既要突出高职人 三、制定全面的保障措施。明确各阶段任务及各 才培养的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要组 方面要求 织专业团队和各课程组加强专业课程设置与各门课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规范推进,合作双方 程内容的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和制定课程标准,确保 必须建立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并明确项目实施各阶 与本科段课程学习的有效衔接。就课程内容的选择来 段的工作任务及推进计划。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说,要充分考虑专科和本科两个阶段课程的相关性。 1.制定出学生在高职和本科两个学习阶段中的学 以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为例,合作院 籍、学业管理及两校就该方面工作应该相互支持与配 校应结合课程体系,召集双方课程负责人和相关专业 合的相关规定。合作双方应就高职和本科两个学习阶 课教师就如何在课程内容上衔接的问题进行研讨,制 段的学籍、学业管理等工作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并 定出既不重复,又不脱节,同时还能分别满足两个阶 制定相关规定,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一般情况下,项目 段对专业核心课程支撑的基础课程内容衔接方案。 录取的高职新生信息及学年学籍注册、学籍异动变化 5.研究确定录取方案,做好项目的招生宣传及录 信息,项目实施的高职学校需及时报给本科学校。高 取工作,把好生源质量关。高职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的 职学校负责前三年专科段的学籍和学生管理工作,做 过程中,应该就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班的具 好学生转入本科的学籍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进入本 体情况向考生详细说明,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转 科段后,其学籍则转由本科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段条件等。有条件的可以专门开展针对该试点项目的 则参照本科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 招生答疑。在招生录取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录取率,还 2.确定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应该类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分析,科 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建 学设置录取分数线,把好生源质量关,确保人才培养 设。合作双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 质量和合作效果。 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能完全按照高等职业 6.确定考试与考核的协调方案。就考试与考核来 教育的人才目标来开展工作,又要区别于传统的本科 说,通常接口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考核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一定要结合两个阶段的培养特色,制定出 可考虑由本科学校该课程所在学院主导,公共基础课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保证高职与本科两个 程和专业基础课的考核、考试试卷由本科学校相关院 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关联性,使两个阶段的 系统一命题,也可经两校相关院系协商后,由相关课 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能够衔接贯通,以 程协作组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并经两校课程所在院系 满足学生进入本科段继续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制定人 教学工作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高职阶段的考 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要综合考虑试点项目人才培 试安排、巡考、阅卷等工作需在本科学校相关院系的 养规格的特点和衔接的要求。要针对人才培养规格、 指导下开展。高职阶段学生每学期各类考核成绩应及 结合学科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两阶段人才培养的特 时向本科学校教务处备案。 点,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还要 7.确定科学合理的专本衔接的转段条件。转段条 保证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保 件是学生及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项目正式实 证学生学完高职阶段的课程后可以毕业、就业。学校 施前,必须确定好明确的转段条件。在确定转段条件 在制定专科段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两校充分协商的基 前,合作双方必须就相关要求进行充分协调和沟通。 础上,一方面要强调注重突出职业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一方面,要考虑生源基础,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在专科 的特点,注重工学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段的培养质量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条件的难度上,要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充分 多方面考虑,合理设置转段条件。既不能设置太高的 考虑学生进入本科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门槛,使大部分学生无法升入本科段;又不能难度太 ’3.制订出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师 低,使学生能够在专科段毕业就可以直接轻松进人本 资选拔与培养、教学资源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方 科段。 案及实施计划。学校应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工作对现代职教体系 参与合作项目的教学。同时,根据培养项目的特点,还 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需组织任课教师参加学科教学培训,加强与本科学校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使项目试点工作切实发挥作 相关教师的交流,以确保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建设 用,各学校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仅 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合作院校就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等 要加强校际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更要以创新的 方面的沟通,确定两校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情况,结合 思维加强研究,将好的工作思路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资源建设的计划;另一方面,应 切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打造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 结合各课程大纲要求,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实习设备, 的优秀参考样本。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