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湟水河谷地的西宁市,夹在南北两山中间,像是豆荚一般。可跟绿油油的豆荚不同,南北山是一片干透了的山体,坡陡沟深,土壤贫瘠,岩石密布,地形破碎。冬春黄沙漫天,夏秋泥沙俱下。
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一个重大决策:“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四年后,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尕布龙担任了西宁南北山绿化专职常务副总指挥。这一年,他66岁。
“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组织信任我,让我把两山绿化好。我要为党的绿化事业再出最后一点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面对他人的劝说,尕布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可让南北两山变绿,谈何容易?
两山绿化初期,经过反复考虑,尕布龙组织成立绿化专业队,从此一年四季,几乎天天都为绿化奔波。冬天看防火,秋天看管护,天旱了察看浇水情况,下雨了看防洪设施。常常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每天的午餐几乎都是干馍馍就茶水。修路、整地、育苗、栽树、浇水、管护…南北两山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记得那是春天的一个早上,不到7时尕布龙就到山上了。等民工上山时,老人已在那里干了快两个小时。挖树坑、扛树苗,满身泥土。民工见此情景,一个个跟着他紧张地劳动起来。天快黑时,尕布龙站在山坡上,用沙哑的声音喊着让大家收工。可话音刚落,他就突然累倒在地。
20__年,尕布龙从副总指挥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但闲不住的他仍然每天上山去看护苗圃,和民工一起劳动,即使躺在病床上,他对这份事业的热情也不曾减退。
十几年里,被人家称为“绿化大队长”的尕布龙有3500多天在山上劳动,他带领大伙儿栽树近3000万株,成活率达80%。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绿树成荫,他用余生奋斗的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