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结合我校的“和美教育,打造儒和文化校园”这一教育目标。现准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
二、参赛对象
七年级各班,人数不限。
三、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2月24日下午1:30
地点:学校报告厅
四、诵读范围
诵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
五、比赛要求
1、时限:每队(节目)诵读时间不超过6分钟。
2、诵读要求:形式不拘,可使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
4.扮装、道具、音带等,由各班自行设计、准备。
六、节目上报时间安排
1.节目上报:在12月18日前上报学校政教处、团委。
2.各班班主任和语文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本班节目设计和编排。
七、评选方法及奖项设置
评委:片各校德育负责教师
奖项设置:
一、二、三等奖若干
20__年11月25日
1、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2、24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击鼓》⑵《子矜》⑶《鸡鸣》⑷《七月》⑸《何草不黄》⑹《无衣》
8、《礼记》(3篇)
⑴《敖不可长》 ⑵《不食嗟来之食》 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左传·僖公五年》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
2、《夸父逐日》(《山海经》)
3、《鲧禹治水》(《山海经》)
4、《女娲补天》(《山海经》)
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五、经典诗词(30首)
1、《国殇》(屈原)
2、《古诗十九首》
3、《怨歌行》(曹植)
4、《短歌行 对酒当歌》(曹操)
5、《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将进酒》李白
8、《水槛遣心二首》(杜甫)
9、《长恨歌》(白居易)
10、《致酒行》(李贺)
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2、《书愤》(陆游)
13、《正气歌》(文天祥)
14、《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15、《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李煜)
16、《踏莎行》(欧阳修)
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18、《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19、《苏幕遮》(范仲淹)
20、《江城子》(贺铸)
21、《少年游》(周邦彦)
22、《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23、《踏莎行》(秦观)
24、《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25、《声声慢》(李清照)
26、《扬州慢》姜夔
27、《虞美人 听雨》(蒋捷)
28、《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29、《满江红》(岳飞)
30、《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
六、古典散文诵读(20篇)
1、《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
2、《阿房宫赋》(唐 杜牧)
3、《滕王阁序》(唐 王勃)
4、《别赋》(南北朝 江淹)
5、《过秦论》(西汉 贾谊)
6、《离骚》(战国 屈原)
7、《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苏轼)
8、《修竹篇序》(唐 陈子昂)
9、《孟母戒子》(韩愈)
10、《孙权劝学》(司马光)
11、《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12、《人生的真义》 (陈独秀)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4、《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
1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16、《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17、《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
18、《匆匆》(朱自清)
19、《乌篷船》(周作人)
20、《字缘》(董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