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心得

来源:东饰资讯网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快到了,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爱国活动,包括爱国类型的演讲比赛,烈士陵墓的参观活动,还有系列电影的观看。
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们看了这电影《南京南京》,观影时,教室的气氛如同电影里一样,凝重。
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是很不舒服。这部电影从一个参战的日本兵的视角来展示那场大屠杀,日本军人角川是电影中贯穿始终、着墨最多、最立体丰富的主角。在影片中,他尊重中国平民,和慰安妇百合子真挚相爱,出于人道杀死了即将被日本兵拖出去强奷的姜老师,最后,在屠城的南京,因感觉“活着比死更艰难” 而自杀。如果不是大肆的宣传,会以为这是日本人拍的电影。
那么,中国人拍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视角呢?陆川导演说要换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大屠杀,一篇影评里有这样解释,“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是没有的,而们要记住的是一切“国家”、“主义”、“政治”里的真正的人性的光华。”导演是要用人性这个普世价值来看这场战争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的目的是达到了,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就感叹“其实日本人也有好人啊”。但,这是真实的人性吗? 据说,这部电影是以当时历史的真实素材为依据的,但研究这段的历史学家指出,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都没能发现在南京大屠杀中,甚至在整个二战中,因为厌战而自杀的日本兵。想,即使有,那也是万分之一的少数,所以,电影中的角川更可能是一些中国人善意的假想甚至意淫。
主流媒体对《南京!南京!》很多都是赞誉有加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们要铭记的,是历史,不是仇恨。”因为,们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你觉得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