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忠告这方面,中囯和西方社会都持赞成态度,我国有古语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西方社会有文学家歌德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忠告来自于兄长,父母,老师等人,其共同的目的都在于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接受了忠告,自身的能力便也有了进步。唐太宗虚心接受忠臣魏征的谏言,最终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明君,可见接受忠告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益处,而反观历史上不能听取忠言的君王,最终都没有什么作为。
那么我们万事都要听取忠告吗?也不是。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有些事情并不是听了忠告就可以成功的,人生路上一些失败必须我们亲自体验,亲自品尝那些苦涩的结果,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时才会有所进步。没有人的一生可以一帆风顺,没有经历失败,可能在以后遇到一点小挫折便一蹶不振。就像我们遇到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忠告就是同学的提醒,那么你要接受忠告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没有自己动脑思考的过程,下次再遇到仍然会脑中一片空白,只有自己思考了,犯错了,再去改进才会有成效。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忠言,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积极指导,而非偷懒的借口。
现在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站在提忠告的人一边来看待问题。批评家罗伯特林德说:友谊决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这便告诫我们,尽管是为他人着想而提出忠告,也需要适可而止,毕竟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你认为的忠告也许在朋友那里并不适用,若再忠言逆耳可能还会引起他人不满,如果长期的忠言并不起作用,我们也应该学会沉默,若你仍喋喋不休,结果必定是自取其辱。如果确实是为对方着想而对方却不领情,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忠告,利用忠言好的方面,对我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其成为一盏明灯,那么生活将会在忠言中焕发更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