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无机知识
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它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1)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4)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5)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6)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
(7)根据金属间发生的置换; (8)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 粗氨水 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 木材的干馏可得 木煤气 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 为了防止溶液倒流.
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和脱水剂.
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
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层;
②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无味的CH3COONa而被除去.
③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
酚醛树脂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nC6H5OH + nHCHO--浓盐酸,加热→[ C6H3OHCH2 ]n + nH2O
2. 浓盐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3. 水浴的温度是多少?是否需要温度计? 100℃,故无需使用温度计.
4. 实验完毕的试管,若水洗不净,可用何种物质洗?
用酒精洗,因为酚醛树脂易溶于酒精.
淀粉的水解
1. 稀H2SO4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2. 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
(C6H10O5)n + nH2O--H2SO4 加热--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3.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这可能是何种原因所致?
未加NaOH溶液中和,原溶液中的硫酸中和了Cu(OH)2.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