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耿慧宁 来源:文月双刀客
毕业于邹平二中的耿慧宁同学2024年被北京大学录取,高考成绩:683分,邹平市第一名。她在大学里发展得也很好,现为基础3班班长。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
我是2024年毕业的学姐耿慧宁,很高兴能跟你们分享我高中三年的经验。
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我有以下三点感触想要分享给你们。也许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我仍然希望,这些分享可以帮助到那些与曾经的我迷茫着同样迷茫的同学们。
首先,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应该做的事。我认为,两周上学十三天,每天从早上六点学到晚上十点,如果我们将这些在学校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是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课程的。
一方面,经过三年的观察,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并不是最努力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唯一算得上优势的就是我按部就班的态度,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既然在课堂上,就应该活跃思维,紧跟老师,积极回应,而非自以为是,埋头刷题,拒绝与老师互动;既然在自习课,就应该沉心静气,全神贯注,把作业当作一场检验学习成果的考试,全力以赴,而非嘻嘻哈哈,借讨论题目的名头,给自己放假。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我们心里清楚,也要落实到行动上去。若非如此,我们又怎样在与他人投入相同成本(时间)的情况下,赚取更多的利润呢?
另一方面,认清这一点也可以减少精神内耗。相信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晚上或者大周回家前,往书包里装了不少书,脑子里给自己列了一堆计划,满心期待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弯道超车,但回回事与愿违,不是被手机绊住了脚,就是蒙头大睡直到上学。虽然清楚自己自律差的本性,却还总是期待奇迹的出现,结果假期又一次以摆烂告终时,就追悔莫及,甚至于痛恨自己,进入了精神内耗的负面循环。但现在,我想跟当年那个痛苦的自己说:没关系,上学时认真学习,回家后尽情放松就好,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毕竟,实不相瞒,直到高考结束,我都没有在假期多学一分钟,但是绝对也没有浪费一分钟,我的阅读,我的拓展视野,对我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当然,那些自律的,假期能够按部就班地学的下去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听信我的胡说——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坦然的,快乐的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其次,调整心态,保持平和。学习成绩的起落实属正常,莫要让其扰乱平和的内心。高一高二,我一直遵从自己的节奏快乐地学,各科成绩还都能保持相对领先,总名次也一直是二中第一。结果到了高三,我依然延续之前的学习节奏,却渐渐力不从心,尤其是化学成绩,它曾一度跌到班级中下游。我顿生警觉,开始恶补化学,却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不仅仅有类似粗心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有知识、能力的硬伤。我头一次生出了“就算我尽力也还是会比别人差”的自我怀疑。幸好,我妈妈的一套理论把我从负面情绪中解放了出来。她说:“我们凭什么一定要比别人优秀呢?我们不是天才,只是一粒尘埃,一个普通人,凭借一点努力和运气取得了一点成就,何德何能可以一直保有这个成就呢?我们不妨把自己放在人群的最底层,用一颗沉静谦和的心去做该做的事,这样,每一步都是向上走,每一步都值得新喜。”初听此言,我委屈的哭了——我又凭什么一定要比别人差呢?但是,随着我一次次在睡前将这段话咀嚼,我的心也真的宁静了下来。我并不一定要当第一呀!我不比别人聪明,也不比别人努力,为什么就一定学的比别人好呢?我只要做好自己,尽力就好。名次只是赠品。同学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摆低自己的位置,保持淡然平和的心态,抛却所谓“好学生”的优越感、自尊心,把追求好成绩当成目标、动力,而非是束缚、执念。
最后,科学应对压力。
自从高分考进实验班后被分到二中,我就难以抑制的把考清北当作对老师、对学校的责任。其实,老师、学校对我并没有苛求,对他们来说,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正在成长,不甚完美的孩子,我不一定要考上清北,考上清北的也不一定是我。但是,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付出。高一高二还好,保持自信,努力向上,压力这时只起到了正面的激励效果;结果随着高考临近,一模二模一塌糊涂,我开始恐惧,慌张,晚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的想象——要是我没考上怎么办?三校竞争第一年二中就要落后了!尽管这些并不是我应该关心的事,但我还是不住的给自己制造压力。幸好,我做起题来什么都能忘掉,这些压力便只会在闲暇时间困扰我。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也会在某些时候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压力,但这些压力是主观的,是抽象的,是可以被我们自己调控的,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化压力为动力,与其紧张焦虑,不如去学习,去做题。累了,就休息,简简单单。
加油吧,学弟学妹们!我在北大等你呦。
总结与点评:
这篇分享干货满满!核心就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安排、心态调节、压力管理。看似简单,但细品就会发现里头藏着几个特别有用的学习心法——比如主动跟着老师思路走比闷头刷题更高效,接受自己不是超人反而能轻装上阵,还有用专注做题来化解焦虑这些妙招。最打动人的是,作者没有讲什么类似悬梁刺股的血泪史,而是用自己真实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单纯拼时间堆题海更重要。说白了,学习这场马拉松,懂得怎么跑比咬牙硬撑更关键!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是真实!没有讲大道理,反而把自己那些学习上的糟心事抖出来,谁还没在作业堆里emo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