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三新”背景下,为深入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精准对接教学需求,助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石梁镇中心学校初中部特邀请区各学科教研员开展精准化、定制式的蹲点调研指导活动,以适应新中考要求,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语文:妙笔生花绘新篇
郑蓉老师的《学习细节描写》课堂以 “见微知著” 为核心,借助 “五感激活 + 跨媒介教学” 的创新模式,系统培养学生捕捉细节能力,巧妙结合校园运动会和科技活动场景开展实战演练,让学生从观察走向再造。
徐晓辉老师的《起承转合——叙事类写作复习》课堂聚焦“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在现代写作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结合可视化思维导图、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破解作文结构松散、逻辑混乱的难题。
初中语文教研员方志仙老师指出,两位教师的课堂设计均体现了新课标下写作教学的深度探索。郑蓉老师以"五感激活"为抓手,构建动态化写作生态,有效破解细节描写空泛化难题;徐晓辉老师创造性转化传统章法,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实现叙事结构具象化教学,促进读写能力螺旋上升,能有效的助力学生的写作。
数学:逻辑思维绽光芒
汪秀珍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专题复习》,整节课堂中,汪老师板书详实,常规落实到位,并结合班级学生特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解决”的方法,助力学生自主完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来自新星初中的吴欣怡老师呈现了送教下乡展示课——《矩形的折叠》,通过对矩形折叠位置的变化,梳理思路,强化并巩固学生解决折叠问题的基本方法,层层递进,利用不同的变式强化理解。
初中数学教研员余献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汪秀珍老师通过优秀的选题和引导方式,对于知识点难度的把控到位。吴欣怡老师通过变式对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强化了解题思路的形成。另外,余献虎老师还提出,针对农村薄弱学校,问题设计可以更细致,复习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自行探索缺失的条件,把课堂交给学生,增加自己动手实操的机会。
英语:多维互动促提升
蒋晓娟老师授课内容是M8u2阅读课,她围绕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 to为主题展开教学,从不同角度如the stories behind friendship,the stories behind effort ,the stories behind trust 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龚敏芝老师授课内容是M8U1听说课,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涵盖词汇学习、语句表达、听力理解和对话阅读等方面,从不同维度锻炼学生英语能力。
初中英语黄雪祥老师和市实验学校锦溪校区左菁老师在肯定授课老师的教学能力之外,特别提出在接下来有限的初三复习时间里教学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黄老师依据两次模拟考试数据,提醒我们的学生主观题尤其薄弱,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功底,从单词到词块到句子,利用有效的措施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复习落到实处。
科学:情境引航探真知
叶逃胜老师以“石梁溪水的净化”为情境,通过实验探究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过程。学生模拟净水操作,观察水质变化,参与热情高涨。强化了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整体教学互动性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
严富根老师以实验室药品存储情境为切入点,巧妙构建化合物分类认知体系,揭示分类标准与化学性质的深度关联。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重构了系统化物质分类思维,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双向融合。
初中科学教研员余不易老师对于两位上课老师予以肯定,同时对我校中考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落实“精准诊断-分层突破-周期强化”的闭环策略。将“针对性”与“滚动复习”有机结合,既避免“一刀切”的低效,又缓解“学后即忘”的困境,最终助力学生稳扎稳打迎战中考。
社会:自评互判夯基础
孔倩老师的《烽火淬青春》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课,聚焦必考内容与能力。课堂通过二次默写巩固核心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自评互判突破史事联系、观点论述的基本能力提升的瓶颈,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抗战历史,提升历史素养。
初中社会教研员祝水月对我校九年级社政复习方向予以肯定,勉励教师向吴全胜等优秀老师学习,积极探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接地气”方法。她指出,教学需“有道有法”:“道”即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法”是基于学情、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科大概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九年级二轮复习,祝老师提醒,应重视基于大概念进行知识整理,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同时,运用典型题目巩固基础,借助新题型训练规避思维定势,助力学生高效复习。
此次柯城区教研室的调研活动,为石梁镇中心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教研员的专业指导,教师们明确了教学改进方向。未来,石梁镇中心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送单位:石梁镇中心学校
图文编辑:各教研组
一审:汪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