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全县第一!教师妈妈坦言:父母坚持,孩子才能坚持

2025-01-10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24年中考,砚砚同学(化名)以742分(试卷总分760分)的高分一举摘得山西晋中 某县中考第一名

近日,我们特别邀请了砚砚的母亲张女士与我们深度聊了聊砚砚的成长经历。聊完之后,我们不禁发出感慨: 在教育这件事上,从来没有横空出世的奇迹,有的都是为人父母的奋力托举

以下内容整理自张女士的口述。

感谢希望学邀请我来给各位家长朋友做分享。其实在做这个分享之前,我心里也有点忐忑,毕竟我也并不算什么育儿专家,只有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育儿实践。

更何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我的这些经验能否直接适用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此,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跟我女儿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我作为一名老师, 在跟家长和孩子们的长期相处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各位家长朋友带来一些启发。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深知专注力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那些专注力高的孩子,上课不容易分神,能静下心来钻研,这对于学习这件需要比拼耐力和定力的事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砚砚一两岁的时候,我给她买了很多益智玩具,观察她对于不同玩具的专注程度。我发现她对拼图特别感兴趣,常常一拼就是好半天。

于是,我便抓住这个机会,陆续买了很多拼图,借此来培养她的耐心和专注力。

刚开始,我选的每副拼图的片数和图案难度并不高,主要是先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等孩子适应后,我再一点点上难度,增加拼图的片数以及图案画面的复杂度。

难度上来之后,孩子的拼图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别去打扰孩子,哪怕你在旁边看着再着急,也不要试图给孩子提供你的思路,这样会打乱孩子的思维节奏,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方面,幼儿阶段我着重培养的是砚砚的空间思维能力,这项能力 在更高阶的学习中非常有帮助。

像高考数学中常作为压轴大题的几何问题和函数问题就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至于其他科目,比如物理中的行星运动、粒子运动,化学里的分子结构,生物里的细胞结构等等,也都对空间思维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

因此,等砚砚到了三岁左右拥有了一定的抓握能力后,我又将平面的拼图升级为立体的积木玩具,引导孩子用积木构建出立体图形,让她跳出点、线、面的思维限制,构建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等女儿上了幼儿园,我又和她一起从众多的兴趣班中选择了钢琴绘画

钢琴练起来很枯燥,往往在钢琴前一坐就是一小时,有助于锻炼耐心;绘画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还能通过画面构建、透视的学习,进一步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砚砚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确实要优于同龄人。这可能也是砚砚从小到大一直能在班上保持成绩拔尖的重要原因。

刚刚提到我女儿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学钢琴。钢琴的学习离不开乐理知识,这是每个琴童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非常难的一步,孩子很容易在这一步放弃掉,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我一直觉得,学习不仅是孩子要坚持的事,更是家长要坚持的事。没有哪一种学习不是难的、苦的、枯燥的。

小孩子认知尚不全面,自控力也不足,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如果一味地心软、放纵,半途而废,日后一定会追悔莫及。

我曾有带过的学生跟我说过,特别后悔小时候没能坚持一项特长,如果父母当时能够逼自己一把就好了。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女儿每次练琴哭闹的时候,我都会“狠下心”,想尽办法鼓励她再坚持一下。

与此同时,我还会跟她一起去听课,有不懂的我就问老师,回来之后再跟她一起整理听课笔记。这样一来,孩子学起来就顺利了很多,后来还一路考到了钢琴十级。

练琴如此,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女儿上小学时,我将培养重点放在了 学习习惯的培上来,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很多家长其实都知道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也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了不少习惯养成的方法,但常令大家感到困惑的一点是,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别人家就能出效果,自己家就不行?

这其中当然有娃儿们千人千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或许在于家长是否做到了持之以恒的坚持,并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花精力给予持续的监督与引导

习惯的养成是很漫长的,家长在初期一定要陪孩子坚持下来,严格遵守、适当鼓励,别在“心慈手软”和“大义灭亲”之间摇摆,这样才能利用惯性的力量慢慢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

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女儿刚上小学,我就要求她放学回家一定要先完成“复习-写作业-预习”的全流程之后才能玩儿。

女儿写作业的时候,我会在一旁陪同,写完作业后也不能看电视、玩手机。哪怕孩子再闹,这个原则也没有放松过。

由于砚砚在家接触不到电子产品,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作业做完之后就只能去看课外书,渐渐地她就又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像这样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两年后,到了砚砚三年级,她已经能很自觉地完成“复习-写作业-预习-看课外书”这套流程。

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包办、干预太多。

比如看到孩子做不出来就着急,孩子还在思考的时候就忍不住出声打断孩子的思绪;又或者看到孩子做错题,就立刻让孩子擦掉重写,甚至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这些都是不太可取的。

真正好的学习过程,是先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一步步地探索答案,自主完成作业,然后再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检查和更正

一旦孩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家长不管看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试图去纠正。要沉下心,等孩子写完了再检查和纠错。

这样不仅能保护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专注力,还能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利于后面初高中阶段的学习。

砚砚初中是在我任教的学校上的,她的老师也都是我同事,平时见面机会多,能及时收到一些孩子学习上的反馈。

我自己也会时不时地找她的各科老师聊一聊她的学习情况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哪些坏习惯需要改掉,了解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跟孩子沟通。

我自己本身就是初中老师,在多年带班过程中,我会明显地感觉到,到了初中之后,好多家长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怎么跟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了。

实际上初中和小学还是很不一样的,要学的科目变多了,知识容量更大,知识体系更复杂,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很多孩子容易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协作,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方面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个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习惯养成期,另一个就是初一阶段的适应期

有些孩子小学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却出现明显下滑,最后逐渐掉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升入初中后的适应期没有过渡好

说得直白一点,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成绩,一旦学习成绩开始掉队,就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严重一点的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多关注关注孩子,多跟孩子的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督促孩子改正,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至于太差,学习自信心也能提上来,初中阶段就能很平稳地过渡过去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能后来居上,完成逆袭。

我知道有些家长也想多跟老师沟通交流,但又不知道该交流什么、怎么交流,遂干脆就不交流了。

事实上,家长们完全不需要有心理压力。孩子的学习是啥情况,适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哪些方面应该改正,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调整,这些问题往往家长还没开口问,老师就会一股脑地全都说了。

毕竟老师和家长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好,而沟通交流则能很大程度上消弭隔膜,打好配合。

因此,多多走进学校,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老师勤沟通、多交流,是家长一定要做的事

最后还有一点,我也想特别提一下。对于像我们这样教育资源没那么发达的地区来说,一定要利用好网课资源

我们家属于较早“触网”的那一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无意间接触到了网课,自此之后就一路跟着学了上来。

(砚砚的学习笔记)

砚砚上初中后,我开始给她报希望学的网课,报课科目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几乎全科科目。

当时考虑的是希望学毕竟扎根在北京,大城市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多,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质量,应该还是要比我们这样的小县城要扎实一点。

我自己是初中数学老师,平时孩子上希望学的数学课的时候,我也会跟着听,听课初衷也是想了解一下大城市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希望学强大的教研教学能力。 从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点的讲解再到知识点的总结、练习题的选择都做得非常到位

虽然我自己也一直在教学一线,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还是希望学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更全面,对我自己精进教学也很有帮助。

此外,辅导老师也都非常认真负责,孩子学习遇到问题也都会耐心地给孩子解答。

网课的知识容量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上完网课后,孩子做练习题的时候难免遇到问题,尤其是理科这种需要理解的科目,砚砚经常是遇到问题就问她的辅导老师。

有时候我都觉得她是不是问得太多太频繁了,我要是她的辅导老师我都害怕,但希望学的老师就会很认真地做答疑,帮助孩子理解消化知识点,在这方面我们家孩子确实是受益良多。

Top